法国雷诺、日本日产双料CEO卡洛斯·戈恩曾经做过一个实验,他将同一款汽车交给消费者评判,这些汽车使用的是不同的品牌,而受试的消费者对此并不知情。实验的结果非常有趣,受试的消费者对同一款汽车做出了截然不同的价格判断,这些消费者之所以会对同一款汽车做出不同的价格判,正是品牌力在背后起作用。
大众甲壳虫发展史
一般来讲,品牌力是指某个品牌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程度,而这种影响是在消费者对某一品牌形成概念之后才产生的。一个品牌的成功,不仅离不开其产品力,也离不开品牌力,最简单的例子就是,假设两种商品的产品力相差无几,那么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就只有价格和品牌力了,而多数情况下,发挥决定作用的是后者,就这样,品牌力更强的商品就在竞争中获胜了。品牌力对产品的影响体现在商业领域的各个方面,汽车企业也不例外,我们不妨以大众为例,来探讨一下品牌力对汽车企业的重要性。
德国大众LOGO,简单的图案承载的是巨大的品牌力量
在大众汽车发展史上,甲壳虫是至关重要的一款汽车,正是它让大众成为了真正的“大众”车,也让大众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汽车品牌。可以说,大众汽车的成功,很大起源于甲壳虫的成功,从1937年第一辆量产型甲壳虫下线到1972年2月17日第15007034辆甲壳虫下线,大众用了35年时间,在这35年时间里,甲壳虫将大众汽车的品牌文化传遍了欧洲大陆,同时也将大众品牌推向了世界。在这个过程中,大众的品牌商品、品牌文化、品牌传播和品牌延伸逐渐深入到了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心中,而上述四者正是构成品牌力的四大要素。
2012款大众甲壳虫
通过大众品牌发展的例子,不难看出品牌力对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影响,可以说,如果没有风靡全球的甲壳虫,也就没有今天的大众汽车。品牌不是空中楼阁,品牌是依附在具体的产品中的,比如说,大众品牌在成长过程中,依附的就是甲壳虫这款车,甲壳虫将大众汽车所代表的大众文化灌输到了消费者的脑海中,进而形成了广为人知的大众汽车品牌概念。到这一阶段之后,品牌的力量已经形成,也就是说,品牌与塑造品牌的具体产品已经脱离开来,大众在甲壳虫之后推出的高尔夫、帕萨特系列的成功,恰好说明了这一点。其实就产品本身而言,我国也可以生产出产品力与其相仿的产品,但是我们的车为什么卖不过大众呢?原因就在于品牌力,我们的品牌力在哪里?最先在中国大规模普及的汽车,不是红旗、不是吉利,也不是奇瑞,而是大众。国产车的品牌力,从一开始就淹没在了铺天盖地的国际品牌的洪流里。
观致承载着国产车品牌建设的重任
遗憾的是,错过品牌成长期的国产车企,非但没有意识到品牌力成长所需要的漫长过程,反而妄图通过抬升价格来拉升自己的品牌力,而造成了品牌力与产品力不匹配的后果。在品牌力较弱的情况下,这种做法是非常致命的,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是,这些车企不得不吞下失败的苦果。
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,汽车品牌力也一样
我们常说,一流的企业做文化,二流的企业做品牌,三流的企业做产品,在产品都做不好的情况下就去做品牌,未免有些心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