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“战果”依旧非常骄人,以日产、丰田、本田、马自达为代表的日系车“四大家族”在中国车市取得了超过360万辆的成绩。而中日合资品牌的销售状况也非常良好,除了受到来自德系车为主的欧美车系冲击之外,国内市场并没有太多力量威胁日系车。
当然,日系车最容易遭遇的尴尬,莫过于所谓的“抵制日货”。鉴于中国和日本在历史上存在的一些问题,近年来时不时出现或大或小的“抗日”情绪,有的人意淫中国导弹分分钟打到日本,干掉万恶的安倍老儿。然而和平年代大家讲的是合作共赢,所以又只好改口呼吁“抵制日货”。往往“抵制日货”一冒头,日系车就是首当其冲遭殃的。情况好一些的话只是销量少了,情况恶劣的话什么砸车砸4S店之类的事情都会出现。爱国的热情可以理解,然而以爱国之名,行不义之举,则完全是丧失理智的行为。
事实上,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存在,对于平衡国内车市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。众所周知,日本在二战之后崛起,其汽车产业也获得了非常好的发展机遇。但是与此同时,美国福特与德国大众等汽车巨头也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展开竞争。日系车一度也无法打入欧美市场,因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日系车就是“穷人车”的象征,后来日本车企通过推出雷克萨斯等高端品牌,才逐渐在车市上取得立足之地。长期以来,日系车与欧美车一直处于竞争之中。至于国产车,我们可以很形象地比喻一句——如果说日系车和欧美车是在足球场上踢球的两个球队的话,那么国产车只能算是旁边捡球的……
当然,现在日系车和欧美车在中国的市场上踢球,所以也带动了本土车企的发展。但是在很长时期内,国产车尚未有实力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。所以平衡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战略力量。中国借着“主场”优势,通过平衡好日系车与欧美车的比例,可以从中获利。毕竟中国拥有世界上5分之一以上的人口,而且其经济规模是目前全球最具潜力的,中国同时也是日本、欧洲、美国最重要的经济伙伴,如果日系车和欧美车希望从中国市场渔利,就必须重视中国的诉求,不得不说近年来众多合资品牌的出现,就是竞争的结果。中国车企从与日系车企和欧美车企的合作中,不仅学到了制造技术,也学到了营销之道。2015年,中国长城汽车推出的SUV品牌哈弗H6稳坐SUV市场销量王座,这也反映出中国车企在学习总结之后,已经开始了自主化的品牌发展道路,而且也在局部市场取得了可观的成就。
因此,日系车在中国的存在,其实近乎于是中国车市的一根平衡木。中国车市现在不能没有日系车,如果日系车真的在中国车市湮没,那么欧美车将长驱直入,再无对手。而且,由于没有了“替代品”,中国车市对于欧美车的筹码也更加有限,在技术、定价、合作等方面,欧美车将占据主动权。由于长期以来欧美国家奉行对华技术封锁的政策,如果让欧美车一家独大,那么国产车将很难再获得先进技术,也很难再和欧美车抗衡。中国的汽车工业发展,将会陷入非常艰难的境地。
2015年7月开始,中国的WTO15年保护期已经结束,中国全面削减关税,平均税率从221%降低到17%,并且宣布开放汽车行业。当国家政策保护不再是车市的保护伞之时,中国车市就需要依赖自由市场竞争机制来维持平衡。对于中国而言,继续维持欧美车和日系车的平衡发展战略,是实现国内车市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原则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