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很多司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:开车走在植有绿化隔离带的国道上时,总会担心前方隔离带缺口中突然窜出的行人或电驴子。尽管很多司机一防再防,无奈还是防不胜防,国道也因此成为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段。
国道中央的绿化隔离带很容易干扰司机的视线
处于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的原因,我国的很多国道以及城市道路中央都植有灌木为主的绿化隔离带,绿化隔离带本应该是连续的,中间没有缺口。但是在城市建设的实际规划中,由于绿化隔离带之间设置了市政检修井,比如供电、供水、天然气、水暖以及路灯等检修井,因此每隔一段就会出现一个缺口,在很多地方,这个缺口就成了行人穿越马路的通道。
312国道某段的绿化隔离带,杂草丛生,灌木有一人高,司机视线受到极大干扰
然而由于绿化隔离带的缺口并非正式的通道,交管部门没有设置斑马线,这种做法也不太现实,总不能每隔十几米就设置一处斑马线吧?行人如果从这个缺口过马路的话,就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。
轿车的前窗视野,视觉盲区还是很大的
我们知道坐在轿车驾驶室中的驾驶员有不少视野盲区,比如前窗视野盲区和A柱视野盲区,当司机坐在座椅上时,平行视野高度不到1米5,但不少地方国道中间的绿化隔离带的灌木高度却普遍达到1米7、8左右,这样不仅驾驶员难以看到越过绿化隔离带的行人,隔离带中的行人也很难看到靠近绿化带一侧行驶的汽车,往往在双方互相发现的时候,刹车已经晚了。
轿车的A柱视野盲区范围示意图,驾驶员一侧的视野盲区达6度
《重庆时报》的记者曾经做过一项实地调查,记者坐在出租车副驾驶席,让司机沿着绿化隔离带一侧缓慢行驶。试验显示坐在副驾驶一侧的体验者视野虽然相对较好,比司机要提前发现从缺口中走出的行人,但也只是在距离5米的地方才发现了穿越隔离带的行人,司机的发现距离应该在3米左右,而当汽车以40、50km/h的时速行驶时,3—5米是不可能刹住车的。实际情况可能更加复杂一些,隔离带缺口中很多时候会突然窜出电瓶车和摩托车,这种情况下车祸的发生率接近90%。
这种交通护栏不会影响司机的视线,但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
在这种绿化隔离带较高的道路行驶时,最好的办法是避免在靠近绿化隔离带的一侧行驶,同时减速通过,这样可以提前发现穿越隔离带的行人和电瓶车,以便提前采取制动措施,免得吃绿化隔离带的亏。
更多汽车资讯请关注图说汽车微信订阅号:tsqiche0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