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到了年底,每逢新车上市,必定会有“采用了全新XX平台打造,应用了轻量化材料,车重减轻XXKG”这类的宣传语,例如最新改款的2018款福克斯。就像人减肥一样,汽车也在追求“更瘦更轻”的道路,毕竟轻量化是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。
轻量化这个高大上的词语,早已不再是赛车等高端领域的专用词,近些年家用车领域也在不断触及。轻量化主要指车身的“减重”,并非是简单的追求车重的降低,最为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保证车身的强度和安全性能,在此基础上,尽可能的减重变轻,一般都通过采用“铝制”材料来实现(好像人减肥不能靠节食,要合理运动,使肥肉变成肌肉一样)。
诚然,“减重”之后对汽车还是有很多好处的,首先是动力性能的提升,无负重和负重50斤跑步,区别还是很明显的。其次是排放污染物减少,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。再者轻量化后安全性能也会增强,是的,汽车变轻之后制动距离可以缩短,而且主体框架的强度未变,对人的保护性能更佳。最重要的是油耗方面,重量每降低1%,油耗可以降低0.7%。
小小的“减重”带来的反响是连锁性的,每一项都是消费者最在意的点。于是不少都大做文章,打造全铝车身,给予消费者最“极致”的震撼。例如全铝爱好者:奥迪,以及捷豹最新上市的XEL。号称“同级别中唯一全铝车身”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目光,成为最大卖点。全铝车身就一定好吗。值得如此大张旗鼓大费周章吗?
虽然轻量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,但是对于全铝车身,消费者不用太在意刻意追求。相比传统钢材而言,铝合金的密度更小,同体积下重量更轻,并且在还能保证一定刚性,其优势明显。但是受成本限制,全铝车身目前只应用于一些中高端豪华车品牌,多数家用车并未大幅涉及。只能够小幅度、局部的更换替用。多数车的轻量化都是“意思意思”的阶段,例如福克斯,听似减重100斤,但是到油耗上只能显现0.7L/100KM?
其次全铝车身也并不是真的“全部”铝制材料,该“硬”的地方还是需要成型钢,所以奥迪A8就从100%铝开始妥协到8%,再到现在的40%。所以该坚固的地方交给成型钢,保护乘客吸能轻量化的任务就交给铝,钢铝混合,才算最配。
再者各种新型材料也逐渐的显现优势,例如碳纤维,未来技术成熟成本降低之后,定会大幅的采用,说不定会有更好的材料来取代替换。
所以,全铝车身并不是汽车轻量化的终极形态,毕竟汽车行业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,未来或有无数新型材料取而代之。没有一种十全十美的材料,即便有也售价高昂,归其根源,阻碍发展的还是成本和实用性问题。
更多汽车文章请关注图说汽车微信公众号:tsqiche0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