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岭外音书断,经冬复历春。近乡情更怯,不敢问来人。”这首诗向来出名,后两句更是众人耳熟能详的,而对于它的作者,想来很多人也并不陌生,那就是唐代诗人宋之问。然而,说起这位诗人,以及诗作背后的故事,就并不那样广为人知了。
这首诗题为《渡汉江》,乍一看,似乎只是简单地写诗人从远在岭外的蛮荒之地归来,渡过浩浩渺渺的汉江就接近了故乡,然而,越接近家乡,却越是不敢问及家乡的消息,毕竟时日已久,与家人音讯隔绝,捱过漫长的时间,彼此未卜存亡。故而,既盼着回家,又唯恐得知什么不好的消息,断了长久以来苦苦支撑着自己的信念。
这样的矛盾心理只用简单浅显的字句娓娓道来,实在太能引起人们的共鸣——从远方归来的游子接近家乡,所有模模糊糊的担忧似乎就在下一秒就会被路过的某位老乡证实,变成活生生的的现实,而这现实,或许正会无情地粉粹经年累月的希望与梦想。因此,迫不及待的步伐就成了“情更怯”,话到嘴边的探询就成了“不敢问”,这种精神痛苦,必然是真切而耐人寻味的,不然,也不会令这首诗流传千年,广为传诵。
然而,这首诗的背后,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故事?
宋之问的这一次远行,其实是被贬去的,虽然说贬谪只是历代文人并不出奇的经历,然而,他的被贬原因绝不光彩,是因为攀附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,曲意逢迎,企图上位。故而,被贬岭外,可以说是毋庸置疑的罪有应得。那么他的归来呢?其实,流放的期限还没满,他是偷偷逃了回来,而且,从这“渡汉江”说显示的路线看来,他要回的也并非故乡——果然,他回到了洛阳,当时的政治中心。
一切忽然就有了新的解释。一个无耻逢迎的小人,一个死不悔改的逃犯,重新接近争权夺利的地方,自然不是出于对故土的深情,只不过是想看看还有没有能为自己再谋取一次功名富贵的机会罢了。这样的他,当然越靠近越恐惧,不敢问来人,哪里是什么欲语还休,分明是怕自己的潜逃被发现啊!